广东粤湾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

Guangdong Yuewan Construction Drawing Review Co., Ltd.     

新闻详情

————

施工图审查责任划分全解析:设计院、业主、审图机构到底谁该背锅?

来源: 本站 作者: admin 发布时间: 2025-03-22 15:21:32 浏览次数: 78

施工图审查涉及多方责任,一旦出问题到底谁来担责?本文从设计单位、建设单位、审查机构三大主体出发,深度解析法律条款与实际操作中的责任划分逻辑,粤湾审图专家用案例告诉你如何规避风险。

一、为什么施工图审查责任总是“说不清”?
每次工地出现质量问题,从设计缺陷到施工误差,各方总是互相推诿。设计院怪业主“乱改方案”,业主指责审图机构“没查出问题”,审图单位又甩锅“设计文件不完整”……这种扯皮背后,根本原因是责任边界模糊。

法律规定:根据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》,施工图未经审查不得使用,但具体到设计、建设、审查三方如何分工,很多人仍一头雾水。

今天,粤湾施工图审查就结合10年实战经验,用大白话讲透责任划分规则,帮你避开“背锅陷阱”。

 

二、设计单位:第一道防线的“技术兜底”责任
核心义务:图纸合规性、安全性、可实施性
责任边界:设计缺陷导致的问题,设计院负直接责任

案例:某商业楼项目因梁柱配筋设计错误,施工中发生局部坍塌。事后调查发现,设计院未按抗震规范计算荷载,最终被处罚款并承担70%赔偿。

设计单位必须做到:

按规范出图:国标、地标、行业标准一个不能少;

技术交底清晰:对施工难点、特殊工艺做明确标注;

配合修改义务:审查提出意见后,5个工作日内必须反馈修改方案。

粤湾提醒:部分设计院为赶进度“偷工减料”,比如用通用模板改项目名称就交差,这种“套图”行为一旦被查实,法律责任跑不掉!

 

三、建设单位:别当“甩手掌柜”,这些雷区踩不得
常见误区:“我花钱请了设计院和审图公司,出事当然他们负责!”
法律规定: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首要责任,选错合作方照样要担责。

踩雷行为清单:

要求设计院“突破规范”省钱(例如缩减消防通道宽度);

跳过审图直接施工;

私自修改已审查图纸(如加建夹层未重新送审);

典型案例:某开发商为节省成本,要求将混凝土标号从C40改为C30,施工后楼板开裂。法院判决:建设单位承担主要责任,设计院未坚持原则负次要责任。

正确姿势:

选择有资质的审图机构(如粤湾施工图审查具备一类资质);

不得干预技术审查结论;

落实整改资金和时间。

 

四、审查机构:不是“盖章工具”,漏审错审要赔钱
行业乱象:某些审图公司“只收钱不办事”,2小时审完一套图纸,导致重大隐患未被发现。

法律红线:根据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》,审查机构对以下问题负终身责任:

未发现违反强条内容;

出具虚假审查合格书;

超资质范围审图。

粤湾审图流程示例:

初审(3天):强条筛查,列出问题清单;

复审(2天):结构安全、消防疏散等重点核查;

终审(1天):校核修改反馈,确保闭环。

真实判例:某审图公司未发现地下室抗浮设计缺陷,建筑投入使用后整体倾斜,法院判决审图机构承担30%赔偿责任,设计院承担50%,建设单位20%。

 

五、三方联动避坑指南
想彻底规避责任风险?记住这3个“铁律”:

设计院:拒绝业主的“违规优化”要求,留存沟通记录;

建设单位:选择粤湾等专业审图机构,不做“二次设计”;

审图机构:用数字化系统留痕(如粤湾智能审图平台自动记录修改轨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