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图审查的强制性要求、适用范围及例外情况,帮助工程建设相关方正确理解这一法定程序。
一、什么是施工图审查?为什么说它是“必须的”?
施工图审查(简称“审图”)指由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专业机构,对施工图中涉及公共利益、公共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核查的法定程序。其核心目的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,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坍塌、火灾等事故。根据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》第十一条规定,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,不得使用,更无法申领施工许可证。
二、哪些项目必须进行施工图审查?
公共建筑与市政工程:
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(如学校、医院、商场)、工业厂房,以及市政基础设施(道路、桥梁、管网等)均需强制审查。例如,即使是小型公共厕所,因其涉及公众使用,也必须送审。
特殊工程:
超限高层建筑(需额外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);
涉及消防、节能、环保等专项要求的工程。
改建扩建项目:
原有建筑若涉及层数、平面布局或使用功能的变更,修改后的施工图需重新审查。
三、哪些情况可免于审查?
尽管审查覆盖大部分工程项目,但以下情况无需强制送审:
私人低层住宅:农民自建低层住房(如宅基地建房);
临时性建筑:施工周期短、结构简单的临时工棚、展台等;
普通装修工程:不改变主体结构、不涉及外保温或消防系统的室内装修(但若涉及屋面保温或节能改造,仍需审查)。
注意:免审项目仍需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,否则建设单位需自行承担质量与安全风险。
四、审查重点:查什么?怎么查?
审查机构需在10-15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查,核心核查以下内容:
结构安全:地基基础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;
合规性:是否符合消防、节能(如绿色建筑标准)、环保等强制性规范;
设计深度:图纸是否满足施工要求,标注是否清晰;
签字盖章:勘察设计单位及注册人员是否按规定签章,杜绝“挂靠”行为。
若审查不合格,需退回修改并重新送审;擅自使用未过审图纸施工的,建设单位将面临20万-50万元罚款。
五、不送审的隐患:风险远大于成本
部分单位为节省成本或缩短工期逃避审查,可能引发严重后果:
质量隐患:如结构计算错误导致建筑坍塌;
法律风险:未审先建属于违法开工,主管部门可责令停工、罚款,甚至追究刑事责任;
验收受阻:竣工时需按审查批准的图纸验收,否则无法办理产权。
施工图审查是工程建设的“安全底线”,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必须严格送审。对于免审项目,建议建设单位仍委托专业机构复核图纸,以规避潜在风险。只有守住设计质量关,才能从源头杜绝“楼歪歪”“楼脆脆”的悲剧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