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图审查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法定制度,具有强制性。详细介绍必须审查的工程类型、审查标准要求和例外情形。
“图纸刚送审就被打回来了,说消防通道宽度差5厘米,这也要改?”张工对着电话那头抱怨。
类似场景在建筑行业屡见不鲜。很多人疑惑:施工图审查到底是不是强制性的?能不能绕过? 今天说透这件事。
一、国家强制审查,安全没有例外
根据国家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》,施工图审查是法定制度,未经审查合格的图纸严禁使用。简单说:
所有新建、改建、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(如道路、桥梁、管网)必须审查;
审查通过是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,没“审图合格章”不能开工;
审查内容聚焦七大安全红线:包括消防、抗震、结构安全、节能强制性标准等。
2020年四川省住建厅文件更直接点明:“施工图审查是政府监管勘察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,是强制性的法定制度”。
二、哪些工程必须送审?(90%项目逃不掉)
公共建筑: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办公楼,连公共厕所也得审;
住宅开发:商品住宅、保障房全纳入审查,但农民宅基地自建房除外;
工业设施:厂房、仓库、危险品存储场所;
市政工程:道路、桥梁、地铁、污水处理厂;
特殊改造:涉及外保温层、屋面保温的装修项目。
▶ 例外情形(仅四类可免审)
临时建筑(如工地工棚)
抢险救灾工程
军事涉密工程
不改变主体结构的简易装修(但动消防或承重墙仍需审)
三、审查标准怎么定?新老规范冲突怎么办
核心原则:以项目送审时间节点为准:
新项目:强制性规范发布满一年后送审的,必须按新标准执行;
在建项目:已拿审查合格书但未开工的,鼓励按新标修改图纸;
历史遗留问题:既有建筑改造若执行新规困难,允许按原建造标准,但不得降低安全等级。
典型案例:某市老商场加装电梯,因楼梯宽度不满足现行规范,经专家论证后按原标准通过,但要求加固主体结构。
四、违规后果:3万元起步,资质不保
对建设单位:
压缩审查周期、提供虚假资料?罚款3万元+全省通报;
强行要求审查机构放水?审查机构有权上报住建部门。
对审查机构:
出具虚假合格书?永久踢出审查名录,签字人终身禁业;
漏审强制性条款?整改+罚款+信用档案留痕。
五、三大创新趋势:严管中优化服务
数字化审查全覆盖:四川、海南等地推行线上审查系统,线下审查无效;
专家“一事一议”:对疑难项目(如古建改造),组织专家论证替代机械卡标准;
免审清单试点:海南对信用优秀的头部设计企业,允许自审备案。
施工图审查就像建筑安全的“守门员”,强制性是其底线价值。但制度并非僵化:既有专家论证的灵活空间,也有数字化提效的创新。记住一句话:动结构、动消防、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,审查红线绝不能碰——这是对生命的敬畏,也是对行业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