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粤湾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

Guangdong Yuewan Construction Drawing Review Co., Ltd.     

新闻详情

————

施工图审查要注意哪些问题?这份汇总帮你避开“坑”

来源: 本站 作者: admin 发布时间: 2025-04-07 15:14:45 浏览次数: 99

施工图审查是工程落地的关键环节,但设计疏漏、流程不清等问题频发。汇总了施工图审查中的高频“雷区”,结合实际案例,教你如何提前规避风险,提升审查效率。

施工图审查是工程落地的关键环节,但设计疏漏、流程不清等问题频发。汇总了施工图审查中的高频“雷区”,结合实际案例,教你如何提前规避风险,提升审查效率。

 

一、施工图审查为什么总“卡壳”?
很多工程团队在施工图送审时,常因为细节问题反复修改,耽误工期。比如某住宅项目在初次审查中,因消防通道宽度标注模糊被退回;另一个厂房项目因结构荷载计算书缺失,导致重新补材料。这些问题看似“小毛病”,却可能拖慢整体进度。

​​常见误区​​:

​​“先画图再补计算”​​:部分设计师为赶进度,先完成图纸绘制,事后补计算书,导致数据与图纸矛盾。
​​“经验代替规范”​​:用过往项目经验直接套用,忽略地方新规更新(如某市2023年更新的节能设计标准)。
​​“专业各自为战”​​:建筑、结构、水电专业图纸未统一校对,出现标高冲突或管线交叉问题。
​​避坑建议​​:

​​提前列清单​​:开工前明确当地审查重点(如南方地区需重点关注防台风设计)。
​​交叉复核​​:各专业负责人联合开会,确认预留洞口、管线走向等关键节点。


二、设计图纸里的“高频雷区”
1. ​​建筑专业:这些细节最易被忽略​​
​​门窗尺寸与节能要求不符​​:某办公楼项目因外窗传热系数超标,被迫更换玻璃材质,成本增加12%。
​​疏散通道“纸上谈兵”​​:楼梯净宽标注为1.2米,实际施工后因墙面装饰层占位,实际宽度仅1.1米,无法通过验收。
​​自查重点​​:

核对门窗表与平面图尺寸是否一致
标注疏散通道时预留装修完成面厚度
2. ​​结构专业:计算书和图纸“打架”​​
​​荷载取值偏差​​:某商场项目中,结构师按常规商铺荷载设计,但甲方后期规划改为餐饮区,导致楼板荷载不足。
​​节点图“缺斤少两”​​:梁柱连接部位钢筋锚固长度未注明,施工方按经验操作后被要求返工。
​​改进方案​​:

在图纸备注栏注明荷载假设条件(如“商铺活荷载按4.0kN/m²,业态变更需重新验算”)
复杂节点配三维示意图,避免文字描述歧义
3. ​​机电专业:管线综合成“重灾区”​​
​​风水电“抢空间”​​:某医院项目因未做BIM管线综合,安装时发现排烟管与消防水管交叉碰撞,被迫调整吊顶高度。
​​设备参数“张冠李戴”​​:水泵流量标注与选型表不符,审查时被判“资料不闭合”。
​​实用工具推荐​​:

采用管线综合平衡技术,提前预判冲突点
建立设备参数核对表,逐项打钩确认


三、规范符合性审查的三大难点
1. ​​新旧规范交替期“踩雷”​​
2024年起多地实施新版《民用建筑通用规范》,但部分设计院仍沿用旧条款。例如:

旧规允许使用的某种防火涂料,新规已明确禁用
无障碍卫生间布局要求从“宜设置”变为“必须设置”
​​应对策略​​:

每季度更新地方规范解读文件(可参考粤湾审图发布的《华南地区审图新规动态》)
在图纸封面注明“本设计依据XX年版规范”
2. ​​“模糊条款”引发争议​​
某文化馆项目因“开敞楼梯是否计入疏散宽度”与审查方产生分歧。最终需提供消防性能化论证报告,耗时半个月。

​​化解方法​​:

对存疑条款提前咨询审查机构
准备替代方案备选(如同时标注开敞楼梯与封闭楼梯两种做法)
3. ​​节能计算书“埋雷”​​
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未达A级
玻璃幕墙遮阳系数计算忽略框架热桥效应
​​技术要点​​:

采用权威软件(如PKPM、斯维尔)生成计算书
附上材料检测报告扫描件作为佐证


四、提升审查通过率的实战技巧
1. ​​送审前做“反向推演”​​
某地产公司建立“模拟审查小组”,由退休审图专家带队,提前2周内部排查问题,使项目一次性通过率提升40%。

​​操作步骤​​:

按专业拆分审查要点清单
针对易错项制作红色标注模板(如将防火分区线加粗显示)
2. ​​用好“问题沟通单”​​
遇到审查意见不明确时,避免反复发函。例如某项目收到“地下室抗浮设计不满足要求”的模糊意见,工程师直接携带地勘报告、计算书到审查机构当面沟通,2天内解决问题。

​​沟通技巧​​:

准备对比分析表:列出设计取值、规范要求、实际验算结果
提供同类项目通过案例佐证
3. ​​建立“错题本”机制​​
粤湾审图团队统计发现,80%的返工问题集中在20%的重复错误上。某设计院通过建立企业级错题数据库,同类错误发生率下降60%。

​​落地方法​​:

按专业分类归档典型审查意见
每月开展“错题复盘会”,更新设计手册

施工图审查既是技术活,也是管理活。从设计阶段的交叉复核,到送审前的模拟推演,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把控。对于长期合作的团队,建议定期参与第三方技术培训(例如粤湾每年举办的施工图案例解析会),及时获取最新行业动态。毕竟,把问题解决在图纸阶段,远比现场返工划算得多。